5月20日,安徽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新聞發布會舉行。
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、一級巡視員羅宏表示,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是國家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,是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。省委、省政府將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作為重點打造的新興產業之一,省政府負責同志掛帥擔任產業推進組組長,省生態環境廳充分發揮產業推進組辦公室作用,與各成員單位、各有關市密切配合、協同發力,共同推進“雙招雙引”和產業培育工作,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。近年來,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營收規模連創新高,2021、2022年連續突破3000億元和4000億元臺階,2023年達到6121.9億元、實現兩年翻番,其中光伏制造業營收超2900億元、躍居全國第3位,產業發展優勢持續增強,在全國產業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提升。
一是堅持前瞻謀劃,頂層設計加快完善。深入研究產業發展規律,堅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協同推進,用全產業鏈的理念謀劃產業集群發展布局。我省先后制定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、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,出臺支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,編制產業鏈圖譜和“雙招雙引”路線圖,明確產業發展目標、路徑、任務和保障舉措。制定皖北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,突出產業集群和重點園區兩大抓手,集中布局、集中資源、集中力量、集中攻堅,高起點、高標準推進皖北新能源產業集群建設,去年皖北地區新能源產業落地項目數、投資額占全省比重分別達到34.4%、28.4%,僅滁州市新能源產業產值規模就超過2000億元。
二是堅持科技引領,創新能級顯著提升。堅定不移走“科創+產業”的路子,持續強化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。布局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,擁有國家級平臺13家、省級平臺364家。健全“揭榜掛帥”等機制,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涌現出一批標志性引領性自主創新成果,異質結組件最高功率連續三次刷新世界紀錄、單結鈣鈦礦電池穩態效率實現26.1%創世界記錄、大氣環境超光譜衛星遙感打破國外壁壘、140MPa超高壓循環氫疲勞測試系統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。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,舉辦產學研用對接會,24家企業與科研院所簽約,13項科研成果獲得推廣應用;推動科技場景要素對接,發布首批產業應用場景28個、場景解決方案68個。
三是堅持招大引強,重大項目接續落地。著眼強鏈補鏈延鏈,制定招引目標清單,加強省市專班協同,積極吸引優質項目、高端人才、企業總部在皖布局,2023年落地項目1350個,總投資額1.19萬億元,產業投資規模連續兩年位列十大新興產業之首。一是平臺招引。借力商協會、金融機構等資源,先后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地舉辦4場“雙招雙引”推介活動和兩屆中國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博覽會,推動博覽會會址永久落戶安徽,成功簽約79個項目、總金額1315億元。二是聯合招引。通過省項目招引綜合服務平臺向市縣推送投資意向線索417條,與市縣聯合招商96次、落地項目近千個。三是境外招引。赴日本、愛爾蘭等開展海外招引,簽署總投資56億元的合作協議。
四是堅持產融一體,金融賦能日益增強。堅持深化政銀戰略合作,與工商銀行等9家省級銀行建立戰略合作,2023年,銀行授信7472億元、同比增長118%;發放貸款1959.7億元、同比增長68.4%。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,舉辦產業銀企對接會,合作銀行與285家鏈上企業成功簽約,總金額1450億元。構建產業基金體系,打造總規模400億元母子基金矩陣,組建完成120億元規模的主題母基金,已立項子基金13支,總規模210億元,儲備項目168個、擬投資130.95億元。
五是堅持頂格服務,保障舉措務實有力。強化統籌協調與精細服務,建立重點市包保、重點合作園區“一園一檔”、重點企業“一企一檔”、重點項目“一項目一推進表”等服務機制,對9個重點市、23家重點合作園區、131家重點培育企業和188個重點項目進行重點調度,及時向企業推送政府支持政策,更多采取“免申即享”“即申即享”方式兌現獎補資金。建立健全賦能市縣的服務協調機制和企業訴求辦理機制,清單閉環解決各地遇到的困難問題,解決企業問題訴求100余項,做到“市縣有求、專班必應”。
下一步,我們將繼續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工作部署,大力開展“雙招雙引”,著力優化產業生態,以市場邏輯、資本力量和平臺思維謀劃推動產業集群建設,奮力開創全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。 |